当前聚焦: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|欢迎走进馆陶县卫运河
2023-03-30 17:09:54
二三里资讯
据邯郸发布:
(资料图)
运河文化
渊源流长
孕育两岸文明
运河之水
滋润万物
润泽世人心灵
中国大运河馆陶段
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段河道,馆陶的卫运河位列其中。
这里因是漳卫河的交汇处而得名。漳卫河又称卫运河,在山东省西北缘,为冀、鲁两省界河。该河起自河北省大名县北、馆陶县南的漳河、卫河汇流处,沿冀、鲁边界东北流向,成为了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段的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这里是馆陶古八景之一的“驸马古渡”所在地。西汉文帝之女馆陶公主刘嫖与驸马陈午,汉宣帝之女馆陶公主刘施施与驸马于永均曾由此渡口进出馆陶县城。
据馆陶县志记载:隋唐时代卫运河运粮的漕船每年近两万艘,连同水师和商船,每年要经过三万艘船只,因此馆陶的码头与集市经济逐渐繁荣。北宋时期王安石路过馆陶,曾留下“灯火匆匆出馆陶,回看永济日出高”的诗句。
《卫河秋涨》
清·郑先民
卫水河源远,秋来涨似春,
帆樯高过树,波浪不惊人。
处处无危岸,时时有巨鳞。
谁言斯土僻? 出郭即通津。
清朝时期馆陶知县郑先民的《卫河秋涨》诗描述了馆陶卫河水运之盛。而今的我们,也只能从这些文字中,去想象当时大运河一片繁忙的场景了。
一条运河,是一座博物馆;
一条运河,孕育了诗和歌;
一条运河,把中国南北联为一体的同时,
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通道。
今天,千年大运河重新焕发光彩,对馆陶来说,运河是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、世界遗产的璀璨明珠,更是馆陶文化的活态展厅。
来源:印象馆陶